市科协网讯 (记者 陈映琦 通讯员 曾波)9月6日上午,由武汉市科协主办的2019年创新人才培训班在湖北红安干部学院大别山分院开课。武汉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陈光勇,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熊少明,市科协副主席安群慧,湖北红安干部学院大别山分院副院长张盛潮,湖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邓援超等出席开班仪式,会议由武汉市科协企事业部部长刘飞主持。来自武汉市企事业单位技术负责人、技术骨干以及企业热爱创新的专业技术人员等80余名学员参加培训。
此次培训班为期5天,特邀请中科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龚健雅作题为《科技创新是空间信息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的主题报告,介绍了数字城市与智慧城市的发展状况和问题。还邀请湖北工业大学邓援超教授为学员讲授TRIZ理论课程内容,让学员们学习掌握TRIZ创新方法,运用创新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助力企业科技创新。
张盛潮对市科协2019年创新人才培训班开班表示热烈的祝贺;安群慧宣读六条培训纪律。对于如何办好创新人才培训班,熊少明提出三点意见:一是充分认识和把握此次培训的目的和意义;二是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做好新形势下的企业技术创新工作;三是强化学习,积极投身实践。
最后,武汉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陈光勇,湖北红安干部学院大别山分院副院长张盛潮一起为学员代表授旗。
将科研成果“落地”比写文章重要
9月6日下午,在市科协2019年创新人才培训班上,中科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博导龚健雅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将科研成果转化成产品推向市场,远比写文章更重要。
据悉,龚健雅院士在地理信息理论和几何遥感基础研究中取得了多项原创性成果,提出了GIS中的面向对象数据模型和互操作模型,引领了面向对象GIS和面向服务GIS的发展;提出了遥感广义几何成像模型与精确处理方法,大幅提高了遥感影像几何定位精度;基于自创的理论与模型,自主研发了GIS基础软件与网络服务平台以及遥感地面处理系统,解决了国家重大需求。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30多项。
在培训班上,龚院士作了题为《科技创新是空间信息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的主题报告,他认为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对于培训学员探究行业技术革新有一定参考意义。
围绕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龚健雅院士以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技术和当下人工智能的兴起为例,表示科研工作者要在学科发展、人才培养上,紧跟时代发展需求,提升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把科研成果成功转化远比写文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