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科协

最新信息

与时俱进攀高峰——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徐顺清教授

发布日期:2008/12/26 14:48:49      来源:      作者:徐顺清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徐顺清男,汉族,1966年3月生,湖南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88年原湖南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本科毕业。1988—1993年在原同济医科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环境卫生系学习,先后获硕士学位、博士学位。1993年毕业留校工作至今。1996年晋升副教授,1999年破格晋升教授。1999年、2000年两次赴德国学习和访问。现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武汉环境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授。
    主要从事环境基因组学、POPs的健康危害、环境致癌机理以及相关生物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代表性成果有:(1)在国际上率先建立了酶切保护分析检测痕量二恶英化合物的生物分析方法,其检测灵敏度可达10—15g/L;(2)在国际上率先利用生物发光技术建立了一种不依赖于TRAP的端粒酶活性定量检测方法,该方法被 Clinical Chemistry(影响因子4.8)作为封面标题论文发表。
    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项、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海外青年合作基金1项,“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专题1项,“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专题1项,此外还承担了数项省部级课题。先后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SCI收录近20篇,ISTP收录7篇。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实用新型专利1项。
    1998年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全国高等院校优秀青年教师奖,1999年获卫生部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2004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支持计划。

                                     与时俱进攀高峰
                                     ——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徐顺清教

    个子不高,身体结实,利索的小平头,圆圆的娃娃脸上架着一付近视眼镜,眼镜后面闪烁着一双机灵智慧的眼睛;上班下班,总是背着一个沉甸甸的大书包,来去风风火火,见人总是笑笑的,和和气气。这就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环境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徐顺清教授。
    1999年,33岁的徐顺清就因为成绩突出被破格晋升为同济医科大学教授,34岁被聘为博士生导师。多项重大科研成果和海内外杂志登载的高质量学术论文使他在国内外环境医学领域崭头露角。徐顺清教授被国际权威期刊的美国《Analytical Chemistry》(分析化学)、《Biotechniques》(生物技术)等杂志聘为审稿人。作为我国科技界的后起之秀,他显著的学术成就使他的名字在国家科技部、国家卫生部、国家环保局以及有关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广为人知。今年,刚满38岁的徐顺清又担负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组成员的重要职务。他是同济医学院公认的科研大户,被誉为科研战线敢于创新的闯将。
                                      不知苦为何物的博士
    1966年,徐顺清出生在湘西南山区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徐顺清秉性聪慧,贫苦的家庭培育了他勤奋吃苦、刚毅好强的性格,做事都要争上游。智慧加勤奋的双重优势使他从小在学校的成绩总是一路领先,1983年,年仅17岁的徐顺清顺利考进了湖南医科大学,后来又考进同济医科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谈起自己求学时的艰难经历,徐顺清感慨万分。那时候偏僻的山区农村很封闭,家里兄弟二人都要上学,平时吃顿饱饭都不容易。从小懂事的他很早就参加农村劳动,给家里一些帮助。从一个农村中学的高中生,到同济医科大学的博士生。每逢寒暑假,他都会早早地回家去做很艰苦的农活,上山砍树卖钱挣学费。堂堂的博士生,像个普通樵夫,每天腰里斜插着一把砍刀上山,一天要砍10余棵树,然后把比自己身体还要重的树木一根根地往下背,空手爬山就是他休息的时候,一天上上下下要跑几十里山路。所谓的午餐就是没有半点油星的咸菜和干饭,吃得倒是香喷喷的。
说到这里,徐顺清笑着摇摇头:人啊,真是个怪物,身在福中不知福,身在苦中不知苦,那时候想的就是劳动、挣钱、上学,也不知苦为何物。
                                        搭起知识的金字塔
    徐顺清是一个酷爱读书的人,进到大学校门,他就好像来到一个新的天地,进入了知识的海洋,弛骋遨游,广泛猎取,如饥似渴地吸收。他是学西医的,但对于祖国优秀的中医经典文献,诸如《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伤寒杂症》等,他一本都不放过,对于哲学、文学、历史、地理等书籍,他也充满了好奇和兴趣,一一涉足。熟悉徐顺清的人都知道;天文地理、社会知识、自然科学、人物传记……他几乎无所不知,并且思维敏捷,对好多事物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徐顺清是一个会读书的人,他不是读死书,而是有分类地读书。他认为有的书泛泛而读,了解即可;有一类书要从书里去淘金,去粗取精,找到一些闪光的有价值的东西;关于专业基础知识,比如物理化学之类,一定要刻苦研读,弄懂弄通,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对于一些国际权威杂志,例如:Science(科学)、Nature(自然)、PNAS、JBC……等,则要经常翻阅,这对于及时掌握世界科技前沿极有帮助。
    徐顺清颇有体会地说:人的知识就像一座金字塔,真正应用的可能只是塔尖的一部分,但你必须有坚实丰厚的基础作支撑和依托。
                                         靠实力争取课题
    徐顺清以他广博的知识、充沛的精力,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开拓进取,不断攀登,敢于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他在国际上首创一种全新的超痕量二恶英生物分析方法,其灵敏度比常规方法提高了2—3个数量级,该成果以快报形式在国际毒理学权威期刊Toxicological Sciences(毒理科学)上发表;他建立的一种高灵敏度蛋白质检测新方法,其论文在国际分析化学顶尖杂志Analytical Chemistry(分析化学)〖JP2〗上登载;他在国际上率先利用生物发光技术建立的一种端粒酶活性定量检测方法,被Clinical Chemistry(临床化学)作为封面标题论文发表。他曾被评为卫生部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荣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全国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中国高校青年教师奖;还荣获湖北省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
    徐顺清教授在科学研究的园地上辛勤耕耘,不知疲倦。他说: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每年年头他都特别忙,而到金秋季节他都有不菲的收获。8年来由他完成和承担的国家级科研项目多达13项。其中有国家863项目、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海外青年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作为第二负责人,他还参加了其它三个重大项目的研究工作。此外,他还承担省部级科研题多项。
    徐顺清以他多项突出的科研成果在国际著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8篇,其中被SCI收录的论文多达20余篇。他还在国内发表论文90余篇。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徐顺清所承担的科研题都缺乏“人情味”,不是“关系题”,都是一些透明度高、竞争力强、科技含量大、货真价实的大课题。年轻的徐顺清以能力和成就证明了自己。
                                        再忙也要尽力帮助别人
    徐顺清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环境研究所副所长、环境与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环境保护与健康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他手下有10多个硕士、博士研究生要指导,要给本科、研究生上课,自己还有多项重大科研项目要完成,还在中国环境学会、中国工程联合会、中国仪器学会等10多个学术团体兼任重要职务。
    这几年,徐顺清名气越来越大,来找他的人越来越多。由于他的科研申请标书写得好,中标率高,前来请他帮忙指导撰写和修改标书的人很多,不仅是公卫学院的同事,也有医学院、附属医院的老师和医生,还有华中科大以及外面科研单位慕名前来的科研人员。几年下来,他帮别人看过的标书就有百余份。这是一件花时间耗精力、纯义务性的工作,每份标书都要仔细看阅,还要提出修改意见,而这些工作他都是安排在夜深人静无人打扰的时候完成的。
    还有,不管是谁的科学研究当中出现了难题,特别是医学检测方面的困难,他们

Copyright © 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271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