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科协

科技新闻

湖北省确定下一步科技管理工作基本思路

发布日期:2007/9/19 0:00:00      来源:      作者:admin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在今后的工作中,湖北省科技厅将继续在科技部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科技大会精神,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新时期科技工作方针,深入实施科教兴鄂、人才强省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大力推动“技术创新引导工程”的实施,促进科技项目组织方式的转变,面向国家战略目标,围绕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开发一批重大产品,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湖北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逐步建立以中高技术为主导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技术体系,为建设创新型湖北、构建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提供有力支撑。
  (一)大力实施“技术创新引导工程”,促进项目组织方式转变
  为落实科学技术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印发“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和《中共湖北省委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湖北的决定》,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湖北省科技厅结合工作实际,起草了《湖北省“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实施方案》。
  湖北推行“技术创新引导工程”根本目的在于瞄准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通过项目牵引,建立和完善面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面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升级以及面向社会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将湖北的科教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致力于通过这个工程的实施来推动科技项目组织方式的转变,以市场为基础,以企业为主体,通过项目的牵引,促进产学研结合,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建立产业链协调的体系。
  提高科技工作的显示度,发挥科技对经济的支撑作用,省级科技管理部门的工作和其他行业主管部门的工作关系,是点和面的关系、质和量的关系。科技管理部门做“点”的工作来带动“面”的发展,通过“质”的提高来引导“量”的增加。因此,在项目组织方式上,着力改变过去那种由科技管理部门下发项目指南,院校申报项目后下达经费的“阳光普照式”的运作模式。而是转变观念,有意识的组织项目。通过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找准能带动经济发展而需要突破的技术难点来设计目标,引导科研院所参与,吸引社会力量投入,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形成多方合力来完成项目建设,使所安排的每个项目能够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扎扎实实地发挥作用。
  在项目组织过程中,准备着重抓好“五个环节”:首先要面向需求;第二是找准问题;第三是设计目标;第四是组织协调;第五是注重体系建设。这“五个环节”就是项目组织的内涵。首先明确目前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最重要、最核心、最急迫的问题,根据存在的问题找到适合承担的企业或其他组织,设立目标,集中全省科技系统的资源支持一到两个示范点建设,通过示范点的引导辐射作用,推动产业板块的建立,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在示范点建设和推广工作中,要帮助解决存在的技术问题,集成科技资源,提供技术支撑,促进形成产学研协调的机制。在目标选择和评估上,主要考虑“三个因素”:一是目标的重要性,就是考量项目完成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和影响带动作用;二是目标的合理性,充分利用湖北的优势资源,重点支持优势行业,优先选择目前具备研发基础的优势领域;三是目标的发展潜力,主要评估相关企业的团队建设、产品的市场前景、产学研体系能否形成等问题。
   (二)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技术支撑体系
  推动“现代农业”建设,以“优质、高效、安全、环保”为目标,以“农业企业+基地”、“农产品加工企业+基地”为主要模式,以建立示范基地、示范企业为手段,加强关键技术、关键装备、创新产品的开发和新技术的集成应用,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技术支撑体系,着力推进板块经济和涉农龙头企业联动发展。
   在农业上,将从四个方面来努力:
   一是通过基地建设来建立板块经济示范点。在湖北水稻、油菜、特色水产、生猪、家禽、瓜菜六大优势产业,茶叶、食用菌、特色水果、魔芋、杨树等五大特色产业建立引导示范基地。导入新品种、集成新技术、形成新标准,重点解决“提高组织、提高劳效、降低成本、保障安全、减少污染”等问题。
   二是支持良种选育、生物饲料、生物药、生物质能源和涉农机械等关键共性技术开发与示范。整合资源,节约研发成本,促进产业和区域的整体技术水平提高,提升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三是支持农副产品加工和流通的企业发展。选择20个左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农业和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和扶持一批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重点解决新产品开发、重大装备开发、资源综合利用、节能降耗减排等问题,提高湖北农产品加工能力和竞争能力。
   四是推进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主要做好科技特派员、以农业科技110为载体的农民培训和科普、新农村建设综合科技示范、农业园区、科技扶贫等工作,加强以政府为主导的科技信息网络建设,建立科技传播体系。
 (三)大力发展先进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积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在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主要以新兴的、新型的、新来的“三新”企业为重点。一是优化创新创业的环境,推动孵化器建设。在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形成一个规范,推动全省的孵化器统一运作。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扶持科技人才创业,催生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二是大力支持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发展。通过项目牵引,重点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重大新产品开发、关键装备研制等问题,引导40到60家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带动100家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三是加强行业和区域共性技术研发。以解决行业或区域共性技术为目标,以建设工程研究中心为手段,引导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行业性或区域性产学研合作联盟,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带动一批企业发展。四是推动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帮助若干成长性好的高新技术企业协调解决发展过程中的融资问题,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生产能力,推动一批有前景的企业上市。
   湖北省科技厅将重点推进以下项目:一是太阳能—半导体照明产业。计划设立一个示范工程,通过项目组织来解决从太阳能电池到太阳能应用的一系列技术问题。做好技术和产品的贮备,来迎接下一轮产业的发展。二是工业激光器及其成套设备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解决激光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问题,一共是4种新型激光器的开发和10种成套设备的开发。三是信息产业。主要是光通信关键技术及器件、安防产业、信息安全、LCD—TV背景光源CCFL等方面研发及产业化。四是汽车电子及关键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东湖开发区是国家汽车电子产业基地,希望通过项目支撑继续做强做大。五是新材料产业。重点支持鼎龙、格林美等一批特色鲜明、产品竞争力强的企业发展。六是装备制造业。重点支持为湖北优势产业提供设备的配套企业,进一步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七是电动汽车。将深化混合动力汽车的扩展性研发,实现规模产业化;同时扎实开展燃料电池关键技术攻关,加快燃料电池产品走向市场的进程。八是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新技术及临床应用。主要针对湖北重大特殊性疾病,包括肝炎、血吸虫的防治。 
   此外,还将在生物制药技术及产品开发、化学新药创制及新制剂研究与开发、中药现代化、现代医药医疗器械关键技术及装备、环境检测技术与设备、大气污染控制技术与设备、水污染处理成套设备、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等方面开展科技攻关与应用,引导和培育新兴产业,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来源:湖北省科技厅)

Copyright © 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271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