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丰富中学生的暑期生活,充分发挥大学科普场馆在青少年科技教育中的作用,引导中学生“以崇尚科学为荣”的荣辱观,培养学生科学考察调研的能力。7月5日,在华中农业大学博物馆、华中科技大学科协的协助下,洪山区科协、区教育局联合主办的洪山区第三届青少年科学梦想夏令营开营了,来自洪山高中、马房山中学、长虹中学、关山中学的124名高中学生,一同走进华中农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探索科学奥秘,放飞科学梦想。
当天上午8:30时,洪山区科协主席董祖恩、洪山区教育局督学胡明礼、华中农业大学博物馆馆长姜昊等领导及四所中学老师及全体营员在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报告厅内举行了简短的开营仪式。胡明礼督学作开营动员讲话,向营员赠送科普书籍,董祖恩主席授营旗。
夏令营科学之旅第一项《航空母舰的发展》专题科普报告。主讲人浦金云教授,是海军工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是我国辽宁舰续建设计的参与者。浦教授结合航母上实际工作的一些趣闻,重点讲解了航空母舰的概念提出;早期航母的艰难起步;二战航母的迅速崛起;战后航母的快速发展;中国航母的圆梦航程五个方面。以通俗的文字、丰富而又详实的图片、生动而又精彩的演讲,向师生们展示了世界百年航母的发展历程,讲述了发展我国航母工程对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重大意义,激发同学们对海军装备发展的兴趣,坚定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信心。同学们被报告深深吸引,感觉意犹未尽。
带着强军梦,营员们转入现实生物世界。营员们在解说员的引导下参观华中农业大学博物馆。这是一个综合性博物馆,在近3000平方米的博物馆展厅内陈列着万余件标本。涵盖了动物、植物、昆虫、土壤与地质矿藏等类别,其中包括长臂猿、大鸨、水清闪蝶、红豆杉、珙桐等珍稀濒危动植物;和田玉、孔雀石、祖母绿等中外宝石以及菊石、海百合、鹦鹉嘴龙等古生物化石;土壤及地质展厅内恢宏而精准的中国地形地貌及土壤类型分布电动沙盘模型更是国内罕见……在这里,营员们看到金丝猴、扬子鳄、中华鲟等难得一见的珍稀物种,看到了羽毛极其艳丽的天堂鸟和绿孔雀,还看到距今约一亿两千万年的恐龙化石。其中的野生动物展厅的生态景观区更是壮观。这片生态景观是根据各类野生动物的不同习性及生活环境布置而成的,囊括了草原、湿地、丘陵、山林四种不同的生活环境。每个生态环境中都布置了生存于这种环境中的各种野生动物标本。比如洼地里正在喝水的长颈鹿,沼泽里行走的骨顶鸡,开阔稀树草原上栖息着的孔雀,山涧溪流里卧着的娃娃鱼,以及正在咆哮山林的东北虎。每个模拟生态环境中不同生态位的代表性生物标本的设置使生态景观展区显得系统而自然。让营员们流连忘返,陷入无尽的想象乐园。参观完博物馆后,营员们在华中农业大学的桃园餐厅就餐。
下午1点多,营员们集体乘车前往华中科技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参加实训。首先由工程训练中心的老师介绍了华中科技大学及工程训练中心,随后分三组轮流学习机器人操作、3D打印以及激光内雕现场制作。在实训老师的指导下,现场动手实践操作了3D打印、机器人操作及激光内雕。在仿人型机器人实训室,当三个外形小巧可爱的NAO机器人出现在大家面前时,立即引起了轰动,机器人每一个小小的动作都引起大家的欢呼声和笑声。机器人分别进行了自我介绍,表演了舞蹈江南STYLE、京剧,讲了孙悟空的故事,还和营员代表牵手走路。在3D打印技术实训室,营员们兴致勃勃地观看3D打印工具、3D打印产品,了解了熔融堆积成型(FDM)快速成型技术原理及FDM技术应用领域。在激光技术实训室,营员们饶有兴趣地学习了激光加工技术原理、加工特点、加工常见分类,同学们还动手打印了自己设计的激光水晶内雕,有了自己的制作作品。通过学习和动手制作,同学们对机器人操作软件设计、数字化模具设计制造技术、光的干涉原理运用形成的激光内雕技术有了大概且直观的印象。在一个接一个的科学场景的交替中,学员们度过了紧张而充实的一天,结束了愉快的科学梦想夏令营
营员们纷纷表示,走进憧憬的大学,全面了解了航空母舰发展历史,了解了当今前沿科技,也为自己的未来学业发展方向提供了启示。这是一次科技之旅,也是一次励志之旅,深深触动了内心,点亮了心中的科学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