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洪山区科协发挥辖区科教资源优势,组建洪山地区科普展教联盟,采取“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方式,集合各方力量共同开展科普活动,社区科普活动覆盖面有效拓宽,活动水平进一步提高。
深入调研,集合区情,搭建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2009年,洪山区科协率珞南街、关山街、狮子山街等6个街道科协、区青少年科技辅导站与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华中师范大学生物标本馆等7所场馆签订了《发挥辖区科普资源优势,开展科普活动规则》。在上述7所场馆建立洪山区科普教育基地,15家签约单位以联席会形式进行交流和联系,洪山区科协和各街道科协可组织所辖社区人员前往7所场馆进行参观,并享受门票优惠。2011年,加盟科普场馆达到11家。通过区属单位与辖区场馆结盟方式,构建了一个参与面较广,科普资源较丰富的共建共享平台。
积极引导,规范管理,形成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新机制
运行过程中,对展教联盟运行方式逐步进行规范,形成了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新机制。一是民主协商、平等协作的工作机制。每季度定期召开联席会,制定活动计划,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问题。二是主题日统一免费开放的惠民机制。每年科技周、科普日开展免费开放活动,在世界气象日、世界地球日等主题日也均有场馆免费开放。三是轮流对口开展科普活动的结对机制。组织全区10个街乡科协与11个科普场馆结对子,要求各街乡全年必须开展一定次数的参观、讲座等活动。
联动共建,资源共享,助推社区科普工作纵深发展
通过大力推荐,展教联盟的10家场馆入选武汉市科普教育基地。今年,区政府还拨出1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开展联盟活动。在社区开展“走进科技馆”活动,与地大博物馆联合开展“一日跨越4亿3千年,感知城市沧海桑田”科普活动,组织志愿者参加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馆组织的与科学家一起开展长江水域野外考察活动。2009年以来,与联盟场馆之间开展参观、进社区讲座、专家讲课等科普活动达到150多场,仅2011年定期和不定期的联谊活动达到8次。展教联盟延伸发展为联盟成员行业最新信息的传递平台、展品最新制作技术的交流平台、技术支持的合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