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陂区科普工作以“分层分类、整体推进”为原则,全面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突出以人为本,努力增强实效,不断创新科普工作思路,健全工作机制,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2011年5月,中国科协命名黄陂区为“全国科普示范区”。
科普引领农民 助推都市农业
2007年以来,黄陂区科协按照实施科普助推都市农业行动计划的总体要求,认真组织开展,培育出一批高效、优质、环保的现代都市农业科普示范典型,共有27个农业科普先进单位和科普示范基地受到中国科协、省市科协表彰并获专项资金支持,15人被评为“科普助推都市农业带头人”。截至目前,示范基地累计开展技术培训及讲座485期,培训农民96000多人次,免费发放科技资料9.2万多册;新建完善科普培训室23处,制作科普展板160块,推广新品种及新技术6项,扩大种养殖户1600多户,户平均年增收超过1700元。全区都市农业呈现快速发展势头,科普示范基地逐年增加,覆盖面更广,辐射带动作用更加凸显,农民学科学、用科学,依靠科技致富的氛围逐步形成。
创新科普实践 打造领先平台
黄陂区率先在全省开通了科普咨询服务电话,“科普110”运行几年来,逐渐形成了三级服务网络。一是科普咨询服务中心设置6个服务窗口,通过语音资料信息库和直接拨打专家电话两种形式,为农村基层干部及广大农民朋友提供快捷的科技咨询服务。二是各街乡镇场组建了与区“科普110”相匹配的科技服务应急小分队,由农技部门技术人员组成,开展零距离科技服务。三是聘请华中农业大学专家担任科普咨询服务中心技术顾问。“科普110”每年为黄陂区及周边地区农民提供科技和市场信息咨询服务150多万人次,推广农业新技术20余项,组织开展诸如返乡农民工创业技能培训、“科学抗灾、生产自救”、“春耕生产科技下乡”等零距离科技服务60多场次,为农民增产增收、节约成本、挽回损失共计数千万元。区科协根据农户需要,将电话咨询与培训工作有机结合,成为新时期科普工作的又一亮点。
打造科普教育基地群 助推公民科学素质提高
黄陂区全面推进科普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科普教育基地。开隆高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动物胚胎移植实验基地被中国科协授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农耕年华农业风情园被市科协授予全市科普教育基地。黄陂一中等6所学校被命名为黄陂区科普教育特色学校,农耕年华风情园、木兰山地质博物馆等8处大型科普教育场所已构成区科普教育基地群,每年接待青少年参观体验达40多万人次,参与各类科普活动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90%以上,为促进公众科学素质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