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科协

科协简报

[2012年第14期“喜迎市科协八大”专辑]夯实基础 打造特色武昌区创建科普示范社区经验谈

发布日期:2012/9/3 11:05:34      来源:武昌区科协      作者:wangjing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近年来,在省、市科协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武昌区围绕贯彻落实《科学素质纲要》和《科普法》,在推进社区科普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创建科普示范社区工作方面开展了有益的探索。

夯实基础  全面提升科普活动能力

建设科普示范社区,社区科普能力建设是第一位的,也一直为武昌区科协所重视,水果湖街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从兴建武昌区的第一个科普橱窗至今,水果湖街的橱窗已1个发展到153个,长度由25发展到447米,实现了全覆盖。从该街与省科技信息研究院联合建立第一个科普基地——水果湖社区图书馆,之后各社区相继建立了图书室,现在全街共有社区图书室24个,藏书约4万余册。2009年,在东亭社区建立了武昌区图书馆东亭分馆——电子阅览室,使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书。目前,武昌区14条街道、196个社区都建立了社区图书馆、电子图书室、小小科技馆等科普活动场所。

水果湖街各社区科普志愿者队伍达10000余人,包括国家注册科普志愿者、科研单位离退休科技工作者以及热爱科普工作的群众。各社区还培育了一批科普示范家庭,全街共计1540家,这些居民都是街道、社区科普工作的骨干力量。社区还建有科普橱窗管理制度,要求做到定人、定时、定点、定检;建有科普志愿者的管理制度,每个志愿者的服务时间有固定要求,并做好档案记载;社区每年制定科普教育活动计划,群众参与率40%上。

打造特色  突显科普活动亮点

如何灵活结合社区特点,组织居民经常性的开展科普活动,使其形成科普活动品牌,南湖街中央花园社区把邻里文化与科普活动有效对接的做法值得借鉴。该社区在创建示范社区时,依靠良好的群众基础,通过“十个一”科普阵地和“社区科普事务综合服务平台”等载体,积极探索社区科普“阵地联办、队伍联建、活动联抓、教育联动”的工作方式,促进了社区科普活动站建设示范试点工作。

中央花园社区通过整合社区服务职能和服务资源,创新服务载体,创建了科普事务综合服务平台,由有形阵地、信息管理平台、科普工作者队伍、工作机制、整和资源五个部分组成,并按要求制定了工作职责、服务项目、管理制度。平台依托信息技术和网络,建立了信息数据库,可对社区居民开展健康心理咨询、就学帮困、电脑培训、艺术教育、交友联谊、校外托管、志愿服务、就业指导等方面的服务。目前这个平台已经成为零距离服务居民群众的窗口。

同时,中央花园社区以活动为载体,依托“十个一”阵地(即一个科普天地、一个科普学校、一个科普网络书屋、一个科普健身室、一个科普艺苑、一个科普宣传长廊、一个小小科技馆、一个科普创意吧、一个科普角、一个科普手工作坊)广泛深入的开展科普活动,并把开展群众性科普活动与和谐示范社区建设、“两型”示范社区创建,邻里文化特色建设、青少年事务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学习型家庭创建五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深受居民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群策群力 创建科普示范社区

在创建科普示范社区的过程中,武昌区高度重视,组织领导到位,责任分工到位,目标任务到位,经费保障到位,先后有水果湖街张家湾社区、南湖街中央花园社区被武汉市科协授予为“科普益民示范社区”,其中南湖街中央花园社区日前被湖北省授予“省科普示范社区”光荣称号。

 

Copyright © 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271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