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科协

科协简报

“2009武汉国际天文年暨日全食观测活动”特辑

发布日期:2009/7/6 21:31:19      来源:      作者:admin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编者按:2009年7月22日上午,将发生200—300年一遇的日全食。对这一罕见的天象,国家非常关注和重视,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批示,要求全国各地、各有关部门把这次观测日全食活动组织好、宣传好。2009年5月19日,中国科学院、科技部、国家基金委、中国科协在国家天文台召开2009年观测日全食新闻发布会,指定上海、武汉等沿江城市为日全食国家指定观测点。武汉市政府副秘书长杨国成、市科协主席卢光发参加了新闻发布会。武汉市委、市政府专门组织了市直相关单位成立了活动组委会,直接负责组织、策划、实施天文年的有关活动。市科协系统高度重视,以日全食观测活动为契机,以大众科普为目的,策划了系列的日全食及相关天文知识科普宣传活动,以此普及和推广天文知识,提升市民科学素养和城市影响力,推动我市旅游业的发展。目前,各项筹备工作基本就绪。本期《动态》特编辑有关内容如下。
    【活动动态】
    武汉市委、市政府对日全食观测活动高度重视。5月31日,市委常委、副市长岳勇作出重要批示,并与6月5日亲自到市科协检查指导日全食观测系列活动的筹备情况,要求尽快行动,作好宣传。6月8日,市政府办公厅组织召开了协调会,成立了由市委宣传部、市科协、市外办、市教育局、市旅游局、市水务局、市委610办公室、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文化局、市广电局、市气象局等市直部门组成的2009年国际天文年暨中国武汉观测日全食活动组委会,岳勇副市长担任组委会组长。会上,市政府副秘书长杨国成特别强调,本次活动宣传工作是重点。届时,中央电视台、新浪网等国家重要宣传媒体将对各指定观测城市的活动进行现场系列报道。
    6月12日,市政府、市委宣传部在武汉科技馆组织召开了“2009武汉国际天文年·日全食观测新闻通气会暨国家天文台授牌仪式”,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党委书记、副台长出席了新闻通气会并为武汉市授牌。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杨凡代表观测活动组委会向各有关媒体提出要求。20多家省市媒体参加了此次新闻通气会。
    【活动背景】
    (一)基本情况
    2009年7月22日上午,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会看到本世纪最重要的、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日全食,许多地方全食持续时间长达五六分钟。届时,月球本影将会沿长江东行,扫过长江中下游两岸许多重要城镇,成都、重庆、武汉、合肥、杭州、上海等许多大城市都在全食带内,目睹者人数之巨将会是史无前例的。
    对于这次日全食,地球上最早观测到它的地方在印度西部孟买以北的沿海地区,那里会出现一次“带食日出”的十分罕见的奇异景观。此后,日全食会穿越印度、不丹以及我国西藏自治区部分地区,再进入缅甸北部,然后进入我国云南省和四川省,成都地区的人们在上午8时刚过就可以开始观测日全食。接下来进入长江中下游地区,并沿江东行,中心线在上海、宁波之间的杭州湾入海,最后进入太平洋。
    (二)主要特点
    1、持续时间长。全食的机会对地球上的某一具体地点来说,平均大约370年才能出现一次。全食时间最长不会超过7分40秒。本次日全食是自1814年日全食以来我国可见全食食延时间最长的一次,可以看到的最长食延时间可达6分种,食带宽度可达250千米。在上海和杭州地区,人们可以“享受”到大约5分种—6分钟的全食时间。
    武汉观测全食的时间约5分30秒;7月22日8时14分53秒出现初亏;9时23分56秒全食始;9时26分39秒食甚;9时29分24秒全食终;10时46分15秒复圆。
    2、全食带覆盖的人口最多。以往发生日全食时,全食带多穿越人迹罕至或无人居住的陆地和海洋。而本次全食带所经过的地区包括了长江流域的很多人口密集的大中城市,覆盖的人口之多很可能将会创造历史之最。因此,2009年的日全食对社会公众的影响也将是空前的。
    (三)观测日全食的意义
    1、欣赏自然。日全食是一种自然的天象,宏伟而壮观,且非常罕见。比如说,在上海地区,上一次看到日全食是1575年,那还是明代的万历年间;下一次能看到日全食则要到2309年。
    2、学习科学。在远古时代,人们不理解日全食的成因,更不能预报日全食的发生。这就使日全食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观测日全食,人们自然要关心、了解日食的成因,以及太阳物理、太阳构造等有关科学问题。
    3、研究探秘。在近代科学史上,日全食期间的专门观测曾经为科学发现做出了里程碑式的重大贡献。1868年8月18日,法国天文学家让桑通过日全食观测发现了元素——氦。1919年5月29日,英国天文学家爱丁顿通过对日全食的观测,以实测数据第一次验证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由于观测日全食的特殊意义,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众多天文爱好者都会追随日食的发生赶赴现场观测。目前,法国、日本以及港澳台等地区的部分天文爱好者已经联系到汉观测日全食事宜。
    (四)此次观测活动的特殊性
    为纪念伽利略将望远镜用于天文观测四百周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提议将2009年定为以“探索我的宇宙”为主题的国际天文年。由国际天文联合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2009年全球性活动,希望通过白天的天空和夜晚的星空,帮助人们重新认识他们在宇宙中的位置,从而激发个人的探索发现精神。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加入国际天文活动,预计最终将有超过140个国家参加。
    (五)武汉组织观测日全食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1、武汉地处我国中部,交通发达。武汉位于全食中心线上,具备极佳的观测条件,是主要的观测城市之一。7月22日前后,全国以及世界各地的天文爱好者将会云集武汉。有组织地进行观测日全食活动对于保证观测活动的安全,提升城市影响力,推动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很有必要。
    2、以观测日全食活动为契机,以日全食系列活动为载体,普及和推广日全食的成因、科学观测日全食等天文知识。
    3、在日全食发生时,会出现白昼变成黑夜、气温下降等自然现象。通过天文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可以预防和减少日食期间可能造成的市民心理恐慌以及社会治安、封建迷信等社会危害行为,让车辆、轮船驾驶人员、高空作业人员提前做好准备。
    【活动安排】
    为组织好、宣传好这次日全食观测活动,活动组委会办公室委托武汉市科协、武汉科技馆策划了一系列的科普活动。活动时间从6月26日至8月10日,时间跨度为一个半月。系列活动安排如下:

活 动 名 称

时   间

地  点

内         容

Copyright © 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271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