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以下简称农函大)是面向农村、农业、农民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平台。近年,农函大办学重点主要放在学历教育上,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农业、农村管理工作人才。为了进一步发挥农函大在科普教育和宣传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拓展农函大在农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中的载体作用,创新科普工作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促进农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蔡甸区科协将农函大办学重点由学历教育向技术培训、技术推广、技术服务一体化转移。为此,区科协启动了农函大教学改革工作。
一、明确办学思路。坚持服务农业、农村、农民的办学方向,坚持技术培训、技术推广、技术服务一体化的工作方针,按照因地制宜、按需施教、学以致用、讲求“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大力普及和推广农村实用技术,培养农村科技人才,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努力增加农民收益,引导农民致富。
二、壮大教师队伍。运用区农函大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组织有关部门的科技工作者、科普志愿者建成农村新型科普教育、培训、服务体系。着重扩大区农函大教师队伍,将区内涉农的专兼职教师、农口各部门的技术专家、区内历届乡土拨尖人才和科普助推都市农业带头人,聘为区农函大的专兼职教师,其组织参与的科技教学、技术培训、项目推广、课题攻关、咨询服务、巡回宣讲、现场指导等各类科普活动,均列入区农函大的科普活动范畴,实行科普项目与区农函大科普活动捆绑挂钩的工作机制。
三、拓展教学内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突出实效性。根据地方产业发展的需要开设专业课程,做到“专业跟着产业走”,学了用得上,用了就见效。结合区域特色和资源优势,围绕推广特、优产业实用技术和“名、优、特、新”品种,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地推进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同时,将市科协和区委、区政府每年下达的科学素质工作、科技普及工作等绩效考核目标与农函大教学任务联系起来,增强教学的实用性。
四、改革教学方法。实行课内、课外相结合和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坚持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与农、牧、林、水、机等部门和乡镇企业配合,开展各类种植、养殖、加工、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实用技术培训;与组织部门配合,开展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的科技素质教育;与共青团和妇联配合,开展团员、青年、妇女骨干科技培训等。通过科技教育、培训和科普宣传,引导农民提高科学素质,树立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五、延伸教学空间。以区农函大为基础,努力借助社会资源向外延伸教学空间。尝试通过科技下乡、科技活动周、科普日等大型科普活动,利用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咨询服务、巡回宣讲、现场指导等形式,积极推广农村实用技术,把农函大课堂办到村,办到农民家门口,办到田间地头,使最新的农业科技成果以最便捷的方式、最低廉的成本、最高效的途径传递到农民手中。
(蔡甸区科协供稿)
[2008年第18期]蔡甸区启动农函大教学改革工作
发布日期:2008/9/25 0:00:00 来源: 作者: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