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科协

科协动态

为东湖治污开处方,曹文宣院士再次呼吁——冬季应让东湖露底晒太阳

发布日期:2011/2/18 10:59:03      来源:武汉科技报 记者李莹 通讯员陶虹      作者:admin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让东湖恢复以前的夏涨冬枯,冬季让部分湖底露出,阳光中的紫外线可降解近污泥中90%的毒素。”新年伊始,中科院水生所专家曹文宣院士再次对记者呼吁,治理东湖一定要按自然规律办事,与自然协调。 
    曹文宣院士介绍,东湖原为通江湖泊,通过青山港与长江连接在一起,湖水夏涨冬枯。1957年,青山港武丰闸改建以后,东湖与长江隔绝,水位完全受到人为控制。特别是1972年后,东湖开始放养草鱼、鲢鱼、鳙鱼等鱼类,水草被草鱼吃光,藻类大量生长,演变成富营养化湖泊。“现在东湖的生物多样性丧失了,大量的磷,氮只能被水藻类吸收,而藻类的多种繁殖导致了水华,水变臭,水质变坏”,曹院士说,东湖水位一直被控制在稍稍超过21米,湖滨没有消落带。
    虽然现在东湖的污染治理越来越得到重视,但这些措施很难从根本上解决东湖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果恢复东湖通江状态并让其水位自然消落,并辅以局部疏浚措施,冬季水位可降到19米或更低,可让1/3的湖底晒太阳光。“阳光中的紫外线对湖泊底泥中的有机污染物有光降解作用”,曹文宣院士说,中科院水生所专家已经研究表明,东湖底泥晾晒1个月后的毒性,相当于鲜泥的1/8。 
    研究还表明,低水位有利于湖泊中沉水植物春季萌发和消落带挺水植物的生长,水草得到阳光长得旺,吸收过多的氮、磷等物质,并作为初级生产者为各种水生动物直接或间接提供食物,有利于恢复东湖的生物多样性,防治富营养化。 

 

Copyright © 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271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