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根据发言实录整理)
我不会讲中文,但非常高兴能参加这次峰会和大家交流。我在12个国家工作过,大约有100多个项目经验,有些非常成功,有些不那么成功,还有一些还没有付诸实施。我要基于自己的经验进行演讲。
首先,我们对公车优先权的概念做下介绍,也就是说我们要给巴士在空间和时间上给予优先权,我们需要全面的思考,必须有一些专用车道,比如说公共交通工具以及公路空间都需要为公车进行优先设计。我们要提高服务质量,这意味着我们要好有好的营运,好的营运包括信誉、舒适度、安全性。关于公车优先行驶的概念,比如说在交通量小的走道里,可以让公车在专用车道进行行驶。在欧洲很多国家都有公交车有限行驶的项目。在世界各地有BRT的项目,一些非常成功,比如说在北京、墨西哥等地都是非常成功的。因此,我们考虑了很多什么是公车,当然我们也会考虑“最后路程”这个概念,就是人们怎样到达公共交通站,然后怎样搭乘公车,比如说可以步行、骑自行车等,这都是衔接公交系统的。我们对自行车需求还是很大,经常看到小汽车停在自行车道上造成不便。另外我们大量讨论的停车以及行车,目前必须要对这个问题加以重视,因为在大多数地方这个问题成为了很重要的问题,只为活动提供方便,却没有很好的使用。为了使公众离交通工具更近,这就是我们所面临的问题。目前所要做的就是,要以交通为指向来发展,怎样使人们更容易、更方便接近公共交通工具。在住宅和商业用地方面做好建筑平衡。比如说发展土地规划就要在两者建立平衡性;比如说两个站距要减少,这样可以方便行人减少步行距离,并且使乘客能更方便进行转车,也许人们认为违背了这种方式,以交通为导向发展的方式是什么呢?所有的城市建设者都着力于建设小型社区,小型社区可以使人们步行至车站的距离,可以在小型街区发生小本生意,这样可以减少人们去大型商场的次数。而且同时,这样也可以增加就业机会,也让人们更有社区的感觉,同时小型街区也更显安全。所以如果我们建设小型社区的话,将有更好的社区网络,可以使用单行道提高车辆通行量,以确保车辆行驶安全。人们每天工作出行的距离都望被缩短,希望街区更加便于步行和骑自行车出行。
另外就是土地使用,这样可以提高公交公司的收入,如果用小社区改变城市规划的方式,减少政府对交通工具的补贴。但是这一点需要我们做一点工作,那就是我们将规划设计、运营合为一体,通常情况下,将规划、设计、营运分开了,并没有整合在一起。做规划的时候,不考虑设计,并且不考虑营运时会出现什么问题,设计的时候又改变规划,并且也没有考虑营运的需求,导致营运不能够很好的进行。所以在规划方面必须进行改革,不仅仅只是做一个宏观简单的蓝图,必须做得更加细致和具体。规划虽然了解设计和营运的需求,并且考虑他们的需求,并融合到规划之中。可以通过整合达到这个目标。在设计方面必须遵循规划,同时要考虑营运的需求。同时要有营运计划给设计者,使他们考虑营运者的需求。当然也要留一些土地以后使用,以便后来进行扩建,因为我们难以预测未来所以必须要有这样的灵活度。营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仅仅是让火车、汽车在公路上行驶,营运就是为大众提供服务。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规律性、秩序性,当我们遇到问题时,必须有好的准备,以便减少问题的影响,甚至解决问题。所以我们需要好的营运和设计。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交通管理体制,伦敦建立了第一个“大伦敦委员会”,以及之后的伦敦交通局来解决这些问题。纽约也建立了“纽约高速运输管理局”,在巴黎也同样建立了类似的机构,解决交通管理中的问题。巴西也同样如此。库里提巴建立了相关机构管理城市交通发展问题。他们不仅管理交通问题,也为城市设计规划负责。圣保罗也有相关组织负责交通管理和城市建设,这就是我们有一些组织更好的发展交通。现代组织有城市交通量管理和交通运输管理,这都是一些组织内的体制。有些负责管理公路,有些负责管理铁路,对安全性以及交通阻塞、自行车、人行道等进行管理,这就是伦敦的交通,他们大多都是这样的框架。
除非有好的管理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所以我们可以更好的联合各种人才,让他们各尽其能,高效的进行合作。这种并不是说你有学历或者你有足够的精力就可以的,必须将精力和科技知识结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必须考虑到提供更好的服务,还要考虑到创新,必须做出准备进行创新,每天都如此,因为科技每天都在变化,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一点。一个公司文化非常重要,如果一个文化不存在,我们就要创造这种文化。政府的工作人员通常是满足现状,没有考虑创新这个问题。大多数人根本没有看到创新的需要,但是我们真的要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建立一个体制,可以更好的评价我们所做的工作。同时这些组织还可以进行自我评价,我们最不适合进行自我评价,中国有句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以我们的管理要考虑到输入输出、功能、责任,需要不断的培训、培训再培训,不断的依次进行。
对我个人来说,解决方案是由一系列小的行动构成的,大的决策会发挥重要作用,如果不考虑点滴决策,大的决策也不会成功。所以土地使用以及地铁发展必须结合小行动才能更好的发展,要有好的管理必须更好的协调这些小行动。只有积累小的事情才会走向成功!
下面谈一些在城市交通方面的国际经验,我举的例子是库里提巴的例子,库里提巴是世界上最先使用公交体系的地方,由于库里提巴是一座小城,所以有些人质疑快速公车只能在小城进行运作,但库里提巴是巴西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事实上在快速公交系统没有得以推广的时候,在巴西一些城市中已经得以应用。库里提巴公交系统从1965年开始设计实施,之后世界上各个城市都可以采用这个系统。colombia有800万人口,没有自行车道,这就是BRT的走道,终点站里有很多乘客,大约每天有160万乘客流量。要建立一个可持续的系统,给公共系统提供优先系统,资金来源方面,30%燃油税,70%来自于附加税,另外公车投资来自于车费。圣保罗是02年开始建立宏观计划的,他们致力于改革公交系统,在几年之间,更新了大量的道路和交通系统,但是结果不是很理想,造成了很多交通堵塞,所以政府进行接管更改形式,在2002年政府颁布了新的宏观发展规划。再次证明这次接管不是很成功。圣保罗整个公交系统分为八个地区,营运分包给八个公交公司,合约期限是十年,在十年之后就会重新进行规划,同时也使用了智能卡,有智能卡就可以乘坐交通工具。可以在二小时内任意转车。圣保罗给我们的经验和教训就是自由市场系统是完全失败的,所以我们必须要有好的投资计划,必须有公司提供资金,以及智能卡二小时时间段有点过长,但由于政治条件,这个制度已经很难再进行改革。政府对公共利益提供补助,60岁老人可以免车费,10岁儿童免车费,学生半价。民营企业要对员工提交公交补助,私营企业可以获得减税的优惠政策,员工只需付部分的车费。基多的经验,基多是从无轨电车开始的,之前他们又应用于电车。一些老城中心街道非常狭窄,只能行驶BRT的公共汽车。我和雅加达有关部门合作过,BRT实施范围是最广泛的,但他们有一个问题,因为他们每个站都给了每一个营运商,乘客就需要不停的进行转车,人们从一辆车转入一辆车要花10分钟时间。这个视频想告诉我们一个不好的设计就会带来一个很不好的结果,以至于人们不能就近搭车。另外小型公车只有一个门,人们只能从一个门上下车,也带来了很多不便。从雅加达可以得到经验教训,光考虑网络也不会有好的交通,必须要连接好整个系统,以及符合标准的设计才能使好的营运成为可能,比如说车站过小,就会造成大量乘客搭车,好的交通管理可以帮助我们至少这种不科学性。
首尔同样也给了我们一些经验。整合了MRT和BRT系统,在路中间有走道,系统整个不错,但问题在于车费是在车内支付,首尔的例子告诉我们,通过改革可以整合整个系统,比如说我们现在看到的车站就是在地铁线的上边。
我在中国济南也工作过,济南有个非常好的BRT系统,比如说他有中心车站,公车两侧都有门,有三条走道,四条BRT线,每天有16万乘客流量。当然他们也有一些问题,比如说整个循环时间过长,BRT线不足够。
现在看看广州,广州告诉我们,在中国有高效承载力的BRT,每天有2万来自四面八方的乘客流量,同时具有非常现代的车站,比如说看到有扶手电梯,可以上入人行天桥,但也有一个问题,他们只用小型公车,公车也会排很长队。我们从广州学到什么呢?在中国建设高质量的BRT是有可能的。当然太多小型车辆就会使车站拥挤,造成车辆排队过长现象。所以我们要用铰链式的公交车。
最后我想说下武汉的案例。我来武汉已经好多次,我们必须考虑在武汉所做的工作不会重蹈其他城市的覆辙。武汉现在在做很多事情,比如说建设地铁,这是非常不容易,很难协调,但是我认为必须努力提高这种协调性。我们要考虑到怎样使地铁和公交车更好的联系,这是许多城市都面临的问题,就是公交车路线和地铁线没有更好的连接。我们在这种条件下,也可以尽量的减少公交堵塞的情况,必须要进行非常细致的管理。我们可以看到前期公车优先设计可能有一些不理想的地方,所以我们要注意这些城市遇到的问题。在武汉交通堵塞可能是公交车站设计得不够好,比如说在车站营运方面就不够好,如果有一个有组织、分配合理的车站,就可以更好的协调公交状况,如果我们公交不能进行合理管理,就会在车站发现有公交车拥堵状况。因此我们要避免在车站出现公交车拥挤状况,基于此,必须很好的分析利用大量的资源和信息,整合整个系统,并且采取所有的交通措施,比如说停车等方面的措施。有时候交通堵塞是由停车造成的,所以要注意这一点,以便我们能减少营运出现的问题。我想大概有20%的交通堵塞就是因为组织不够合理造成的。
武汉的汽车站,有一个停车点,但不能使用,地点是因为空间太小,看到人们在车站外等车,这个车道完全没有发挥作用,这样我们就花了冤枉钱,人们不能在车站等车,因为车不会进站。车进不来,我们看到停车点不是非常顺畅,如果我们不考虑这些细节,人们就会离开车站去乘车,我们有三车道,经常会看到交通非常混乱的状况,比如说高峰时段,你甚至走起来都比车行驶得快,所以我们要非常仔细的考虑怎么设计车站。因为车站不仅会影响公车,并且还形成行人和所有车辆。
我们不能只是考虑另一个选择会不会更好,我们不能总是用一个“不是很差”代表现在现在很差的情况,我们不是在两者间进行比较,当然车站在各地都不一样,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我们不能批量生产这样的车站,当然我们还要进行科学的分析,核算我们的设计。
所以我想提的建议就是为了更好的完成交通管理,必须让公交公司和公交管理联合起来,共同设计车站,共同设计十字路口。
为什么好的解决方案没有在各地实施呢?因为大多数时候有一些经济和政治利益牵扯其中,我发现决策者并不是很了解具体情况,他们需要做决策,他们也做了决策,但是他们如何不了解具体情况的话,很有可能他们做的决策就不是最好的。所以我们要确保决策者必须向人们了解了更多的信息。有时候,规划者和设计者没有足够的能力提供解决方案,有时候他们也不够自信或者也不敢于向市长表达他们的真实想法。最后我想说,我在武汉银行工作,任何时候都愿意为大家提供服务。因为在会议上不可以穷尽所有的话题,不可以向大家提供所有的信息,但我们如果有意愿做好事情就可以做好,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共同协作,就会取得好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