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提倡低碳,但只能低到一定比例,碳是不能完全杜绝的,因为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碳,生物的生长需要碳,没有碳,也就没有人类。解决能源问题的最终出路只能是发展核聚变,这才是最清洁、最长久的能源。”23日,在首届复杂科学管理国际研讨会上,中国综合能源工程学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寿波第一个在大会上发言。
徐寿波回忆说,邓小平在1982年“十二大”以前就提出20年内经济要翻两番的战略目标,但当时能源供应只能增长一番,对中央提出的能源长一番、保证经济长两番的任务,当时很多学者都表示难以实现。后来,徐寿波提出了间接节能模式,使中央提出的“一番保两番”目标提前5年实现。“1981-1995”也被誉为新中国历史上能源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最好时期。
徐寿波认为,风能不稳定,水能几乎开发殆尽,只有太阳能廉价、安全、清洁且永不枯竭,核聚变反应堆已经被认为是未来的理想能源,其能量是核裂变的若干倍。一旦核聚变反应堆用于实践,地球水资源中取之不尽的氘将成为能源原料。
据悉,复杂科学管理这一说法是由武汉大学徐绪松最先提出,是以问题为中心、以项目为纽带培养一批具有复杂科学性管理的尖端人才的综合性学科。据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王永海介绍,“未来10年是中部省份的发展黄金时期,我们应更加重视复杂科学管理的研究,并把研究成果应用于经济社会发展中。例如,针对武汉市交通,就可以以此方法为蓝本来进行规划,获得前瞻性、可持续性与共同效益。”
省政协副主席陈柏槐、市科协副主席杨军出席研讨会,会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学部副主任张维主持。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管理技术人才等近200余人汇聚一堂,共同研究了社会层面上的复杂系统的管理问题。
[聚焦年会] 徐寿波院士:发展核聚变才是能源问题最终出路
发布日期:2010/10/27 16:38:24 来源:武汉科技报 李莹 作者: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