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武汉市第4届学术年会开幕式后,徐匡迪院士接受记者采访。
作为冶金专家,他非常关注发展循环经济,对我市在两型社会建设和循环经济发展方面走到全国前列表示肯定。
他指出,目前,国际上循环经济发展已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即建立生态工业园区。在生态工业园区,A企业排放的废弃物会成为B企业的生产原料,B企业的废弃物再成为C企业的原料,C企业的废弃物又成为D企业的原料,最后D企业的废弃物送到A企业作为原料,形成一个大循环,实现生态工业园区最小的废弃物排放。徐匡迪举了个例子。钢铁厂生产需要氧气,但生产氧气伴生的氮气却没有利用就排放了。热电厂发电产生的二氧化碳也同样白白排放了,还会造成温室效应。如果把钢铁厂排放的氮气以及热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送到化肥厂就可以生产碳铵肥料,化肥厂的废弃物还能作为养殖饲料。
建设两型社会和循环经济,徐匡迪建议武汉市政府多动员市民参与。市民参与可以从垃圾分类开始,为循环经济做些贡献。
徐匡迪说,国内餐馆点菜时,服务员都希望客人多多点菜。但北美地区餐馆服务员则提醒客人点菜别超量,客人吃不完,餐馆主动打包让你带走。外国人也想多赚钱,他们这样做是环保法律起了作用。美国规定,厨余垃圾政府按重量收费,餐馆为少交费,当然不希望客人剩菜。
新闻链接:
徐匡迪,1937年出生,浙江省崇德县人。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钢铁冶金专家。曾任上海市市长,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第三、四届院长兼党组书记。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中国美国人民友好协会会长,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名誉会长,是中共第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委员。
徐匡迪院士1959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曾长期在高校任教,博士生导师,是国务院认定的第一批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长期从事电炉炼钢、喷射冶金、钢液二次精炼及熔融还原的研究。研制成功SGDF型喷粉罐并广泛应用,效益显著;研究成功生产高纯管线钢的真空循环脱气、喷粉(RH-IJ)技术,被英钢联及日本新日铁公司采用;研究成功超低硫钢冶炼技术及铁浴法熔融还原不锈钢母液,并分别在宝钢和上钢五厂取得应用成果;提出了铁液脱硫的“拟一级不可逆反应处理法”及锰熔融还原三步反应模式;主持制订上海钢铁工业“三优”规划。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专著7部。 2003年因倡导和建立新一代可循环钢铁工业流程及建设环境友好型钢铁厂而被选为英国皇家工程院、瑞典皇家工程院、塞尔维亚工程院外籍院士,2006年又分别当选为美国工程院和俄罗斯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2008年当选为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外籍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