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科协

科协动态

武汉青年科技奖:首届一点红 如今半边天

发布日期:2010/10/23 20:35:17      来源:汉网      作者:editor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2年前,武汉首颁青年科技奖,万绿丛中一点红:20位获奖者中仅1名女性。昨日,武汉再颁此奖,19名获奖者中10名为女性。 
    22日,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在武汉剧院开幕,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原院长、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徐匡迪等为备受关注的第二届青年科技奖颁奖,来自武汉地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战线的19人获此殊荣,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周莉、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高级农艺师彭静等10名女性。 
    “两年前,首次颁奖时,武汉理工大学的吕林女是惟一获奖女性。”市科协副主席张太玲介绍,2008年第三届学术年会上,首设武汉青年科技奖,评选标准为在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方面有突出创新性贡献,或在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化、科学普及推广方面取得显著社会效应或经济效应者,参选者年龄限制在38岁以下,当年20名科技工作者获奖,每人奖励5000元。 
    今年1月,中国科协调整中国青年科技奖女性候选人年龄,女性获奖年龄由40岁放宽至45岁,本次我市评奖便将女性获奖年龄上限调为43岁。
    “获奖名单上有很多年轻人,确实不简单,但我也还很年轻。”受访时,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遗传育种系主任赵书红教授如是说——她是3位“卡”着43岁“门槛”获奖的最大龄女性之一。 
    得知首届获奖者只有1名女性,赵教授说,女性科研者增多将会是今后的趋势,“考研招生中,12人里10个是女生。”因为女性与生俱来的认真细致让她们从事科研时有着天然的优势。 
    “但受生育、哺乳和子女抚养教育等原因影响,女性在事业发展上比同龄男性滞后约5年,退休时间又比男性早5年,女性科研生命基本上比男性短10年。”赵教授感叹,本来40~45岁是女性科研人员的丰收期,但很多基金、奖励项目的年龄又限定在40岁,这些传统观念、政策影响了我国女性高端人才的成长,导致女性科技人才基数较大而拔尖者较少,出现了女性“高位缺席”现象。“这次获奖是鼓励也是鞭策,让我提醒自己‘不管什么年龄,在做学问的道路上,永不知足。’”

Copyright © 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271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