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新城, 处处体现节能治污
《武汉花山新城规划》避免了当今现代化大都市的“都市通病”,从三大规划入手,向人们展现出一个国内最大绿色社区和中部第一生态城的魅力和活力。
据了解,花山新城的污水处理的规划是,中西部地区实施污水分流,西部新城区和东北部地区新建污水收集系统,在青化路以南新建花山污水处理厂,污水经处理后,由配比的生态用地消耗营养物质。
平时天上的雨水,也有一套完整的雨水规划。对雨水进行收集、汇流至排放,全过程进行生态截留和处理,尽可能减小雨水对湖泊的污染。
花山新城还将启动12大生态示范工程,这包括推行中水回收利用、绿色交通、生物能、太阳能等诸多具有世界一流环境保护水平的高科技项目。
新房新路新生活,花山农民将“华丽转身”
花山新城建成后,花山的农民将转变身份,一跃而成为城市的三产业从业人员。据悉,花山新城将以旅游、创意科研、酒店餐饮等现代服务业为主,建有国内一流临湖综合性体育休闲体验区、野外生存体验生态湿地公园等,配套4万平方米白金五星级豪华酒店,国际一线品牌的商业中心。
据武汉生态新城投资公司负责人透露,花山农民将住上颇具现代感的还建住宅——长山安居花园,它位于花山镇东南片,总建筑面积约54万平方米,可安置5000户农民。一组团16万平方米住宅已经开建,可安置农民1644户,二、三组团将于十月前开建。项目规划和建筑由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承担,并首次在还建房中采用污水生物湿地处理技术和中水全收集、全利用。
另外,我市首条生态景观路——花山大道也于7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该大道北起青化路延长线,南接光谷五路,全长约15.3公里,采用双向六车道并预留八车道标准建设,总投资约20亿元。
生态新城与主城区东西方向交通联系的重要通道——花城大道也将于今年10月开工建设。
院士精彩点评:
潘云鹤(计算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中共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
花山新城选址独到,两边是山,周围环湖。
“生态城”这个概念是外国人提出来的,中国现在有百余个城市都在热火朝天地建设,但究竟建成什么样的好?众说纷纭,观点不一。我个人觉得,生态城不仅是人与环境的和谐,还要体现出环境与环境、环境与社会的和谐。希望武汉花山生态城能早日建成,成为全国生态城的示范。
邹德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学术顾问,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理想的城市,历来都是智者用毕生精力所追求的理想居所。但这种理想,随着工业化的到来,越来越难以实现。
生态城市就是要解决目前现代大都市的城市病,让人们生活在理想的宜居的与大自然相融的境界中。
武汉花山生态城的规划比较新颖、独特,产业定位适当,城市功能划分明确,希望它建成后,成为武汉人的理想之居。
钱易(环境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协原副主席,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
建设生态城,日本的经验值得借鉴。日本有20多个生态镇,垃圾回收利用率高达70%以上,花山生态城的垃圾回收利用率,在目前的规划中还有提升的可行性,我们要研究和探讨这个问题,研究透了,就能够回答我们建花山生态城的意义,那就是:花山生态城的示范性体现在哪里?
王浩(水文资源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所长,教授级高工)
严西湖的水质目前属于劣五类,目前只有一半的湖泊纳入在花山新城里,建议把它整个湖都纳入新城的整体规划,这样,既有利于整个花山新城的建设,也有利于大东湖水系的六湖联江工程的顺利实施。这两大工程,要在细节上统一步骤,衔接紧密。
江亿(建筑节能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技术科学系主任,教授)
花山新城规划总体上看,城市定位准确。但个别细节比如建筑的节能、环保材料的运用等,都可以在规划上体现得更详细一些,更完美一些。
即将新建的花山生态新城地理位置为,东至左岭镇,南接武汉科技新城,西临东湖风景区,北抵武汉北湖新城,规划面积66.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规模将达20万人。区域内山水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保护良好。
花山生态新城的规划结构为“群落分散+指状集中的三心多组团带形城市”,城镇形态形成“水绕城、水穿城、水伴城”的空间格局。其中:
群落分散:规划城镇建设区犹如水墨画一样,呈群落均质、有机地分布在山水环抱的生态功能链内。
指状集中:预留南北六条呈指状,由绿化和水系组成的绿化隔离带,主要城镇建设用地分布在指状廊道的两侧。
三心多组团带形城市:以带形城镇发展格局为基础,形成严西湖、花山港和严东湖三大区片,分别形成三大城镇中心;结合城镇产业布局、道路交通网络及农民还建等要素综合布局五大功能组团。
(来源:长江网)
十位院士专家“把脉”武汉花山生态新城规划
发布日期:2009/8/31 15:39:00 来源: 作者:admin
- 上一篇:纪念政协成立60周年科技界科协界举行座谈会
- 下一篇:万众观测日全食 江城涌动科普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