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上午,武汉市常青实验小学16名小学生在江汉区小南湖公园参加“水润江汉美 探秘小南湖”——江汉区“小小水卫士”科学调查体验活动。本次活动以“家乡水资源调查”为主题,由武汉市生态环境局江汉区分局、江汉区教育局、江汉区水务和湖泊局、江汉区科协以及新华街道共同举办,通过实地探寻,现场实验等方式,带领学生认识和了解水知识,提升水资源保护意识的同时,感受生物多样性之美。
学生们手拿调查表格,沿着小南湖的湖岸边走边观察。“这里有锦鲤。”“那里!好大一只草鱼!”“水草好多呀,水好清。”“喜鹊,快看喜鹊。”水里游的和天上飞的纷繁生物,水生和岸边的各种植物,都是孩子们的观察对象。五年级的王清一同学表示:“没想到高楼林立的市中心有一个湖,湖水还这么清澈。我在湖边看到了柳树、鸡爪槭,湖里看到了菖蒲、美人蕉,还有黑水鸡、豆娘、喜鹊,城市中的生物真不少。”
观察结束后,同学们在科学校队肖常威、陈媛园老师的带领下采集了小南湖的湖水,分四个小组,用不同的仪器测试水温、pH值、电导率、溶解氧、浊度等数据。在等待实验数据的间隙,区湖泊管理所工作人员彭潇细心地解答了学生们的问题。“为什么没看到桃花水母?”“因为桃花水母在目前低温状态下进入休眠期了,来年夏天才可能再次出现。”“湖中的小喷泉是为了美观吗?”“那是曝气机,可以形成水雾抛洒在空中,增加水中溶解氧。”“湖边丰富的植物有什么作用?”“植物的根系可以固化泥土,减少大雨时雨水入湖的量。”
“小南湖湖水的溶解氧饱和度高,说明这里的水质好。”通过对比实验数据,李欣橙同学拿着自己的实验记录本得出结论。区河湖长办负责人表示,自河湖长制实施以来,江汉区水务和湖泊局主动转变养护思路,积极探索湖泊养护向生态化转型的路径。通过加强湖泊水质监测、优化水生植物养护方式、建立水草堆放场等一系列生态治理措施,逐步完善小南湖的水域生态系统。目前,小南湖水质已稳定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满足湖泊水质管理目标,部分月度水质达到了更高的Ⅲ类水标准。
“组织孩子们到小南湖进行科学调查活动,就是让他们了解身边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之美,让保护环境的意识能够深入孩子们的心,以后当好环境保护宣传员。”武汉市生态环境局江汉区分局表示,江汉区根据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工作要求,于全市率先启动全域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调查包括物种的种类、数量、分布、种群结构、群落特征等通过调查数据的分析和整合,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调查活动结束后,参加活动的学生们拿到了“小小水卫士”的奖牌。他们纷纷表示,将努力成为水环境的守护者,积极参与防治水污染、保护湿地、保护身边的淡水资源,促进生物多样性,让大家生活的环境更加美好。

学生们认真记录实验数据

江汉区湖泊管理所工作人员为学生们答疑解惑

学生们在做调查小结

参加活动合影
通讯员:陈翠

鄂公网安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