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海量的科技文献数据,为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燃料”。我国是否有一个自主平台来汇总这些重要数据,并为科研人员提供专业服务?
7月2日,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dbdata.com)在北京正式发布。该平台由东壁科技数据创建,共收录全世界范围内近9000万条高质量科技文献元数据,并引入AI功能。平台将提供高效的文献检索、引文分析和数据追踪等服务,其基础功能将对全球用户免费开放。这一自主可控的科技文献数据平台,将有力补足我国科技基础设施短板。
此前,全球规模的科技文献数据库均由美、英等发达国家机构建设运营。这些大型数据库还衍生出“影响因子”等科技评价的重要指标,一定程度“指挥”着全球科技创新方向。
我国此次上线的数据平台基于东壁科技数据自主研发的“东壁指数”建设。“东壁指数”采用“种子期刊引文追溯+引文网络层级结构分级”的理论方法,增加了质量分级,从而突破了传统评价指标单纯依赖引用数量的局限,可以更加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期刊在学术界的权威性与影响力。
《中国科学》杂志社学术总监任胜利认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文献数据平台,是自主创建科技期刊评价体系的基石,也是科技期刊国际化的重要渠道,将为我国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提供不可或缺的助力。
《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4)》显示,中国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逐年上升。近十年,中国科技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不断上升,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8%。2023年,我国科技期刊总量达5211种,中国作者SCI发文量为72.87万篇,约占全球的三分之一,但中国SCI期刊数量少,发表中国作者论文仅3.34万篇,占中国作者SCI发文量的比例不足5%。
“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文献数据平台,鼓励重大研究成果率先在我国期刊、平台上发表和开发利用,已成为国内科技界的共识。”中国科学院原秘书长邓麦村说。

鄂公网安备: